提高产品质量、降低生产成本,是企业发展永恒不变的主题。玻璃行业是一个高能耗的行业,对于企业来说,节能降耗是提高效益、降低成本最主要的途径。近期,滇凯公司浮法车间工艺攻关小组经过大胆尝试,在碎玻璃配比适当下调的情况下,天然气日耗并没有增加,这一做法,颠覆了浮法玻璃生产行业的传统思想,实现工艺技术的革新。
浮法生产线主要使用能源是天然气,天然气能耗占生产成本的60%以上,天然气能耗的高低与天然气的热值、原料成分、熔窑保温措施以及熔化工艺制度等密切相关。一般来说,国内大部分玻璃生产企业,原料都很难达到高品质要求,所以就用高温熔化来弥补原料品质缺陷对玻璃质量的影响,以此提升玻璃质量,但是能耗非常高。一直以来,公司浮法生产线也是采用高温熔化制度。由于近年来,天然气、碎玻璃等价格持续上涨,生产成本的巨大压力严重影响公司的经济运行质量。如何改变现状走出一条适合自己快速发展的道路?浮法工艺攻关小组的成员们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——调整熔化工艺制度。
在生产过程中,浮法工艺攻关小组从产生质量缺陷的主要因素着手。考虑到气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池底温度过高,要解决点状缺陷就必须降低池底温度,攻关小组开始尝试不断地调整熔化工艺制度。每一次参数的微调,都可能引起质量的大幅波动,都是对传统思维的挑战。秉承“敢于否定自己、挑战不可能”的工作理念,在无数次的调整后,参数的变动规律让工艺小组成员震惊。随着碎玻璃添加配比的降低,天然气日耗不增反降。据攻关小组成员介绍:“按照常规,碎玻璃添加配比下降,天然气消耗必定会上升,因为碎玻璃起到助熔、降低能耗的作用,通常碎玻璃保持16%~20%最佳。目前,公司的熔化工艺已基本形成低温熔化。采用低温熔化,既能解决主要的质量问题,又能降低天然气消耗,从而达到节能目的。”
本次工艺制度的突破大幅降低了生产成本,减弱了能耗因素对公司发展的制约。同时,通过本次工艺技术突破,让大家深刻地意识到,教科书上的理论不是一成不变的,过去的固有标准也不一定是最佳的,面对新环境、新形势,要勇于尝试和创新,进一步革新工艺技术。
信念改变思维,思维改变心态,心态改变行动。下一步,滇凯公司浮法工艺攻关小组将再向超低温熔化发起挑战,进一步提高公司的经济运行质量,为公司今年实现目标全力以赴。